揭秘一代枭雄董卓之死:都是“维稳”惹的祸

2024-12-01 10:47:22 admin

  董卓为西凉军人出身,维稳长期驻守西部边区,揭秘社会背景相对简单,代枭由此形成了暴躁和单纯的雄董性格,但长期以来备受冷落,死都一直没有机会到中央发展,维稳后受大将军何进密诏进京“共商国是揭秘”。到京后,代枭形势错综复杂,雄董各种机缘巧合,死都使得董卓进入权力中枢。维稳

  初涉政坛便入“围城”,揭秘各种事情纷至沓来,代枭各样事务千头万绪,雄董面对如此状况,死都颇有自知之明的董卓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不但文化素质较差,还是人生地不熟的外来汉。因此,他极其盼望内地文人集团的理解和支持。董卓明白,经过黄巾暴动和宦官专权的折腾,东汉王朝已经元气大伤,不能再受任何“刺激”,稳定压倒一切。但维护社会稳定不能靠枪杆子,而要靠“文力”,这就需要文人集团的鼎力加盟,需要他们为自己指点迷津、出谋划策,如此一来,国家就会走入正轨,大汉王朝的“中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董卓

网络配图

  带着这样的认识,董卓开始了自己事业的新征途,并快速放出了自己的维稳“三把火”:拥立新帝、提拔人才、权力制衡。

  第一把火烧得很猛。董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废掉了当朝皇帝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理由是少帝软弱无能、形象欠佳,而刘协口齿清楚、年少有为,为此他还发出了“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的感慨!董卓此举,和很多权臣不一样,毕竟立一个年龄小、脑子木的皇帝更符合把持朝政的最大利益。董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想效仿伊尹、霍光辅佐新帝,来一个万象更新,彻底与“旧社会”划清界限,此外,还可为进一步的“大刀阔斧”改革奠定基础和提供条件。

  第二把火烧得很旺。在“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总方针的指引下,董卓首先为“党锢之祸”中受到“迫害”的部分人平反,然后大规模提拔录用有名望的文人,在士大夫中颇有人气的蔡邕、许靖、韩馥、周毖等人皆受到重用。董卓此举,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让文人充分参与政治、管理国家,以求在“重拾人心”的基础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权力。当然,还可以顺便改善一下自己的形象,凝聚些人气。

  第三把火烧得很大。董卓明白,东汉王朝存在着两大“致命性”问题,即地方权力过大和军队飞扬跋扈,两者又往往交织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董卓搞起了“两手抓”。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大族,为此,除了提拔人才充实中央外,还运用“定位安插”和“调虎离山”等手段,企图限制地方势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注意文武官员的相对平衡与相互制约,为此,董卓对部下多有约束和节制,于是,出现“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董卓

网络配图

  董卓的维稳“三把火”,旗帜很鲜明,想法很诱人,足以表明董卓复兴国家的决心,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青史留名。但不幸的是,董卓没有控制和调节火势的能力。

  第一把火,他把自己放到了火上。毕竟,董卓不但是军人,还是外人,更是粗人,这决定了他欠缺拥立新帝的“资格”,违背了当时的文化主流理念和政治潜规则,如此,必然遭到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之人的抵触和恶评,使他处于大逆不道的危险境地。

  第二把火,他把自己烤伤了。通过平反冤案和提拔人才,缺乏正统合法性的董卓给人留下了沽名钓誉的印象,这极不利于他进一步开展工作。同时,更有一些人利用董卓的这种心理,假意效忠、浑水摸鱼,趁机“跑官”、“骗官”,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行政秩序,使真正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寒心不已。

  第三把火,他把自己烤焦了。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央几乎名存实亡,地方势力坐大已成铁的事实,在这样的现实中,露骨地加强中央集权无疑会触动地方势力的敏感神经,会使董卓成为他们的众矢之的,而豪强们也正是以讨伐董卓为幌子,借机招兵买马,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由于对军人的制约性防范,董卓失去了军队的广泛支持,甚至造成了西凉军事集团的离心。

  “稳定压倒一切”能束缚手脚、遮蔽视线,使董卓变得功利性十足,对文人依赖性过大,以至于过分相信文人、在乎文人,“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因此,他处处受到文人集团的牵制,董最后被官僚士大夫“设计杀死”就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董卓为政的失败,主要在于他过分依靠官僚士大夫来推动中央行政的运作,高估了他们加强集权的能量,低估了他们藩屏皇权的作用,而自己又拿不出切实有效的可行性措施。

  董卓死后,中国进入全面内乱的时代,而“董卓新政”——东汉王朝最后的一次复兴机会亦被廉价消费掉了,惜乎?悲哉!实际上,东汉“复兴”不是不需要稳定,更不是不需要能够稳定的人,而是不需要董卓这样的人那样去“维稳”。这不仅是董卓的悲剧,更是国家的悲哀。

董卓

网络配图

  后来的曹操就聪明多了,他汲取了董卓失败的教训,懂得文人不一定是能人,能人不一定是忠臣,即使是忠臣,也有忠于朝廷和忠于自己之分。基于此,曹操对于人才非常注意“细分”,能做到唯才是用、唯才是举;对忠臣也注意分清“类别”:忠于朝廷的严厉打击,忠于自己的大力提拔,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网络”。

  同时,曹操还在汉朝中央之外另立权力中心,如此,既可防止忠于朝廷的人物“暗中操作”,又可为自己的家业不断“增砖添瓦”,亦能给手下人带来希望。曹操通过“严厉镇压”和“全面架空”,把皇权紧紧地抓到了自己手中,完成了董卓的未竞之业,为曹丕最终废汉自立铺平了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49

  • 浏览

    71938

  • 获赞

    8845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