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是绝代庸主还是旷世明君?

2024-11-30 18:38:35 admin

  公元617年,隋炀大隋的帝杨代庸正牌皇帝杨广还流连在繁华的扬州。偌大的广绝国家,动荡不安,主还烽烟四起。旷世不但民变滋生,明君就连官员阶层也蠢蠢欲动,隋炀大隋已到末日。帝杨代庸在有限的广绝地界里,无限的主还变民称王称霸。到了这会儿,旷世瓦岗军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明君一支力量了。而这支部队,隋炀原先的帝杨代庸领导翟让将要被架空。李密早在本年的广绝春天,就已经成功地把决策权拿在手上,至于领导人的虚位,也就差一步之遥。他劝翟让进攻东都。在他眼里,东都根本就是个空架子,越王杨侗不过是个小孩,能听他话的人极少,留守的官员或蠢笨或无胆略。为慎重起见,他派自己的亲信裴叔方去东都侦探。留守的官员倒是在第一时间递表去江都求援,只是东都到江都,那得隔着多少路?不要说路上各支变民势力,就算炀帝的策略能安全地带回东都,东都也不一定姓杨了。

blob.png

网络配图

  紧接着,李密翟让率七千精兵攻破洛口仓,并放开消息,让远近百姓全来取粮,一招之下,民心尽得,军队数量猛增。

  公元616年,隋炀帝在巡幸江都前,将留守大任交给了越王杨侗。让他与段达元文都等人护住东都大本营。杨侗虽是个孩子,却生性宽厚,这点和他的父亲很像。

  他的父亲元德太子杨昭为人宽仁,不幸早死。他爷爷杨广对他们兄弟三人倍加疼爱。尤其是这个最象杨昭的他,特别喜欢。每次出外巡游,都是由他杨侗留守东都。

  杨侗果然也不负重望,小小孩子,很得人心。公元613年,杨玄感叛乱,杨侗硬生生地扛住了——等到炀帝从东征前线回来,一举荡平叛乱。

  隋炀帝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巡幸,杨侗也因此一直留守。这几年里,虽战火不断,倒也还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不过,李密攻下洛口,却很危险。原因很简单,因为洛阳会没粮。

  杨侗虽小,却已见惯风雨了,他派虎贲郎将刘长恭等率步骑兵两万五千人去讨伐李密。不是他小看李密,实在是他手底下的官员们怎么看李密都觉得是抢米贼,饿昏了头才去抢米仓嘛。所以,这支部队除了那两万多人,还有一大批学士,什么太学啊,四门三馆的热血青年们,甚至那些豪门贵戚都来应征,力求立一大战功光宗耀主。他们手持完备器械,身着华美袍服,旌旗猎猎出征了!这支部队绝对是史上最吸引人的,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平时里就衣着光鲜,这会儿要去战场上捡功劳,那还不得把头抬得更高?出城时好齐整!

blob.png

网络配图

  在他们眼里,李密率领的一群乌合之众,有什么战力可言?只要官军一出手,他们立马就要血洒疆场。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原来乌合之众是他们自己,血洒疆场的人是有的,不是李密,是他们!

  大隋官兵死伤惨重,就连主帅刘长恭也是靠着脱了衣服潜逃才幸免一死。换做是个脾气暴的,刘长恭就要脑袋搬家了。但杨侗也深知此战之难,他没问责,只是安抚他们下次好好努力。

  二个月后,早已经独当一面的李密派总管孟让率步骑兵三千进入东都外城,大肆掠夺后,烧掉丰都,扬长而去。巩县的两位官老爷投降了李密。百姓们还有更骨头,他们没有降,而是挤进了宫城,从此洛阳人挤人,水泄不通……  

  不久后,回洛仓成为双方抢夺的关键。双方形成拉锯之势。东都城内尚有钱财,兵力还有二十来万,只是粮食不多。杨侗下令,运粮米进城,士兵分为九营互相支援。但李密最终击败官军,夺下回洛仓……

  两大粮仓被夺,李密步步为营,已逼近东都,苦撑了这么久,炀帝依然没回来救,杨侗心里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了。但作为大隋皇帝的正牌子孙,他必须得有所作为。于是,他派出了太常丞元善达,前往江都求救。

  从东都洛阳到江都扬州,这一路上跋山涉水的,倒不是大问题。问题是这些地方基本上成了变民控制下的地盘,都不姓杨。元善达没法找官家帮忙,只能靠着自己非凡的毅力,从小路前往江都。到了江都,他亮明身分,终于得见杨广。当他把真实情况摆出来后,炀帝也吓了一跳。东都就要不保了,大隋的根基就要被毁了,怎么办?回救,虽说艰难,肯定是不会错。但是千山万水的,何时能到,到了那会儿,能不能救得下来?到时修东都没了,江都又没了,怎么办?炀帝杨广很痛心,也很盲目。特别是他看到元善达一把鼻涕一把泪,句句哽咽,他的心更难受了。

blob.png

网络配图

  救还是不救,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心腹虞世基有话说,他要为皇帝排忧解难。

  元善达下去休息,虞世基上前进言,越王到底是个小孩子,被这些人给骗了。形势真那么糟糕,他元善达怎么能到这来?明显就是造谣!他就是个骗子!

  于是,元善达被大骂一顿,要不是念在他千里迢迢的份上,一刀了事。反正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派往东阳催运粮草,半路上,元善达死在变民手中……

  虞世基原本是个人才,生性小心谨慎,沉默寡言,但他这回说的话似乎也不错。所以炀帝爱听他的。只是爱听的话未必都是真话。元善达拼了一条命地去送个信,结果还被人当作骗子,末了还成了炮灰,实在是不值当。对于炀帝来说,更糟糕的还在于这件事的影响,人人都知元善达忠心被喂了狗,所以,从此以后,谁也不说一句真话,天天唱颂歌,直到最后,炀帝的脖子上被人套了根绳,他才算知道了真相,但是却已经晚了!

  杨广不是三岁小儿,连杨侗都知道的事,他不会不清楚,可是他选择无视,选择破罐子破摔。大隋轰然倒塌,不仅是一个虞世基的事。大隋王朝最后不是毁在一个个奸臣手里,更是毁在杨广手里。(百家说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6

  • 浏览

    363

  • 获赞

    273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