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丨《追月》: 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2024-12-01 12:12:27 admin


电影《追月》改编自著名作家艾伟的新民戏中篇小说《过往》,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艺评月戏艺术造诣自不必言;电影基本保留了原著的丨追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只是人生人生将母子两代人的故事更聚焦于母亲一人,母子之间复杂感情的新民戏讲述,同样更侧重刻画母亲的艺评月戏精神世界,因此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丨追大女主影片。

故事从母亲生命最后三个月讲起,人生人生过往情节和子女经历都作为回忆或对话简要交代,新民戏总体保留了原著清冷、艺评月戏疏离又温情、丨追明澈的人生人生基调,通过对母亲戚老师艺术人生的新民戏展现,塑造了一位中国影史上别具一格的艺评月戏母亲。

越剧名伶戚老师无疑有着惊人的丨追戏曲才华,更加令人惊异的,是她对表演近乎执拗的痴迷。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戚老师可以无视世俗道德背叛丈夫,甚至不无冷漠地抛下子女,还以卑劣的手段欺骗后辈争演首场。这种完全沉浸在自我世界、有悖传统女性贤良标准的行为,在影片中虽然都有其现实原因,值得同情,但在周围人尤其是子女眼里,她就是自私无情且不负责任的。  

这样孤寂决绝的戏痴,在中国电影的人物谱系里,恐怕只有《霸王别姬》里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和《人·鬼·情》中几乎在精神上嫁给舞台的秋云堪与之应和。他们都人戏不分,在生活中追求极致的戏剧感,既抽离又投入地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出张力十足的戏剧,而真正的观众却永远只有主角自己一人。

不同于《霸王别姬》偏重时代变迁个体命运的思考,《追月》延续了《人·鬼·情》对女性身份社会禁锢的反思,揭示了戚老师的悲剧更多源于追求自我与家庭职责之间的矛盾,进而,还在人生哲理的层面有所表达。片名《追月》,是戚老师和丈夫共同打造的令她声名鹊起的剧目,是她扮演的嫦娥的内心写照,更是她本人的精神外化。唱词“吞灵药生翅膀,入了广寒门……空悔恨,碧海青天夜夜凡尘心”贯穿全片,影片以人物生命终了阶段的母爱复苏,母子、恋人、兄弟之间最终的情感和解,化解了嫦娥或者说戚老师人生某次看似重大实则片面的选择带来的缺失感,用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表达了一种“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对生命本身不计得失的豁达与超脱。

《追月》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主演何赛飞的精彩演绎,影片也为她赢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对于饰演戚老师,何赛飞一开始是拒绝的,坦言作为母亲,并不认可剧中人的做法,但作为演员,她在反复揣摩人物心理后,最终还是理解并诠释出了戚老师的复杂性。从青年的灵动浪漫、中年的无奈悲苦、病危时的行将就木,到对子女愧疚、对丈夫爱恋、对事业忘我等不同层面,加上舞台上当家花旦的绝世风姿,何赛飞塑造出了饱满立体、矛盾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追月》还提出了戏曲电影甚至戏曲本身如何链接当下青年观众的重要问题。影片采用戏中戏的方式,用舞台表演再现了大儿子秋生回忆中的母亲,借此渲染母子间情感的疏离,并加强了人生如戏的荒诞感,片中还穿插了不少越剧《追月》演出片段,和新戏排演片段。正因为被合情合理地嵌入故事叙述,这些戏剧表演段落在电影的声画表达中毫不违和,焕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虽然影片的场面调度和剪辑等方面,或许为了追求现实风格略显生硬,但瑕不掩瑜,这部拍片堪忧的影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刘春)



友链


  • 文章

    624

  • 浏览

    887

  • 获赞

    59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