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坎坷的一生:被人俘虏后又回来重新登基

2024-12-03 02:00:13 admin

  明英宗朱祁镇,明英是宗坎重新明朝开国以来的第六位皇帝,生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生被他的人俘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9岁登基,虏后年号正统,登基14年后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俘,明英失去帝位。宗坎重新被俘北居一年,生被南宫幽居7年,人俘又于景泰八年(1457年)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虏后年号天顺,登基在位8年。明英两阶段加起来共在位22年,宗坎重新38岁时驾崩,生被庙号英宗。他真可谓经历了天上人间的剧烈变化。在这期间他宠信过一些人,重用过一些人,惩处过一些人。  

1_副本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宠信的人,有的断送了他,比如王振;他重用的人,有的对他产生威胁,比如石亨和曹吉祥;他惩处的人,有的明知其对社稷有功,却不得不如此,比如于谦。总之,任用非人,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最大失败之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历史上被蛮族掳走的天朝皇帝,除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外,大概也只有明英宗这一位了。

  而北宋徽、钦二帝的被俘是因为在军事上明显弱于对手金国,但明帝国相对于也先的部落,却是在军事上占优势的一方,因此,明英宗竟然会被异族掳获,令人大跌眼镜,所以明英宗可以在历史教科书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一个皇帝,死后又居然被谥为英宗,使许多深感不解。因为所谓英宗,顾名思义,指这个皇帝生前很英明。英这个谥号好象没有隐含不好的意思,不像谥惠表面上是说很有恩惠施与人,但多指白痴或是智障皇帝;或是谥襄表面上是说很威风壮盛,但多指穷兵牍武而一事无成的皇帝。

  一个因为宠信太监而被外族所掳的皇帝,居然被认为很英明而谥为英宗,好象是一个讽刺和笑话。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想,英宗被也先俘虏多年,竟然不死而能生还,说明他这个人是颇能委屈求全、忍辱负重的。而英宗返回故国后,皇帝已经由他的弟弟来做了,自己变成了太上皇。皇太子虽然还是英宗的儿子,但现任皇帝的党羽随时都在设计陷害他,以便让现任皇帝的儿子继位,事实上,皇太子后来也的确被拉下了东宫的位置。这一切都十分不利,但英宗居然安全地活了下来。不但如此,支持他的臣子们还趁英宗的弟弟病重时,发动了历史上着名的夺门之变,使英宗复位,并摘去了他弟弟皇帝的头衔。  

2_副本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的,在经历了这么风霜的洗炼后,英宗的头脑、阅历、手段、眼界、胸襟必然远超一般从小生长于皇宫内的皇帝,在大漠中物质匮乏的痛苦,恶劣气侯的考验,寄人篱下的忍辱负重,乃至于做太上皇时期明哲保身的智慧,凡此种种,使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英宗已经从当初那个糊涂的小皇帝蜕变成了一个英明的帝王,而历史上的事实上也相去不远。所以英宗之所以为英宗,得来非虚。因此,后来的明英宗已经不是那个早年在土木堡被俘的无能皇帝了。

  谁是生母谁是英宗的生母?在这关系到皇家龙脉的大事上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孙贵妃所生。《明书》、《明实录》等书持此说。《明书》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另一说是宫女所生,即孙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养宫女之子为己子,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明史稿》记载孙氏子宫人子,于是眷宠日重。查继佐《罪惟录》也说孙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明史》中也认同这种说法。原来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孙贵妃。孙贵妃,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孙忠女。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成祖推荐,选入内宫抚养。

  永乐十五年(1417),册封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被册立为贵妃。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的出生并被立为太子,成为孙贵妃争夺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砝码。后来太后和诸大臣同意宣宗废掉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应是母以子贵。  

3_副本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当时的《寓圃杂记》有更加详细的记载:宣宗胡皇后无子,宫中(一云纪氏)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遂得册为皇后,而废胡为仙姑。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为太后。胡每事谦让,不敢居孙之右。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祭奠,胡不敢与太后之列,惟与诸嫔妃同事。孙太后知而有见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太后命阁下诸臣议治丧之仪,时杨士奇卧病于家,诸臣往问,士奇曰:当以后礼殓,葬景陵。问者曰:此非内中所欲。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后世骂名。诸臣因议以嫔御礼葬。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孙所出,惟皇后钱氏知其详,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渐,后泣诉曰: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

  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遗命大行尊崇之典。据这部书记载,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从皇后钱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宫人之子的,但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按钱后的说法,英宗生母死于非命,从孙贵妃跟胡皇后争宠得逞并进而逼死胡氏的情况来看,这是很可能的),只好把一腔同情寄予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48

  • 浏览

    1375

  • 获赞

    15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