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射柳是什么习俗?射柳在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

2024-11-30 15:46:46 admin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射柳的鹤唳华亭起源和发展,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射柳什习俗射史上

  不得不说《鹤唳华亭》对于古人的柳历生活还算是比较还原的了,在新的发展剧情当中安排了一场“射柳大赛”,射柳这个词可能有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鹤唳华亭其实这是射柳什习俗射史上一种鲜为人知的传统习俗,是柳历在端午节时候举行的,今天我们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射柳到底是发展怎么来的,为什么要举办射柳活动,鹤唳华亭有什么意义呢?射柳什习俗射史上

image.png

  1.射柳的起源

  指春秋养由基精于射箭的故事。《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柳历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发展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鹤唳华亭"后用为善射的射柳什习俗射史上典实。

  以柳为的柳历,驰马射之。上溯其源,匈奴、鲜卑有蹛林习俗,中原自古有射礼。辽金时盛行。在场上插柳﹐驰马射之﹐中者为胜。源于古鲜卑族秋祭时驰马绕柳枝三周的仪式。

  亦有说法,称射柳活动最初作为一种萨满黑巫术在契丹产生,因为柳是女真祖先保护神的象征,契丹人希望通过这种巫术的举行,射死女真人的始母神,使女真失去神灵的佑护,以巩固契丹对女真的统治。

  金之射柳:“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当先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镞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气。”

  宋之射柳:“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预阅李显忠马司兵,最后折柳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

  元之射柳:“三军旗帜森然,武职者咸令昔斤柳,以柳条去青一尺,插入土中五寸,仍各以手帕系于柳上,自记其仪,有引马者先走,万户引弓随之,乃开弓昔斤柳,断其白者,则击锣鼓为胜……此武将耀武之艺也。”

  直到清朝中叶,这项活动才渐渐消失。

image.png

  2.射柳是哪里的活动

  “与南方的赛龙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和打马球”。

  我国北方各民族从来没有端午节竞渡习俗,更不知道南国汉族还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屈原。但是,在辽、金、清各朝历史上都有端午节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后的八旗将士驰马射柳、打马球的竞技遗俗。

  北方人民的端午节庆游戏——射柳。据说,这项竞技活动在辽时便已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末。

  驰马射柳在端午节清晨举行,先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参赛者依次驰马拈弓射削白处。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者为优胜。《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这种节日竞技相沿成习,直至清末。

  3.射柳历朝的发展

  所谓“射柳”,字面理解就是冲着柳树射弓箭。从其起源来说,这项活动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那时候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其在祭祀天地神灵的时候纵马向柳树射箭的风俗,也一并带入了中原。

  不过那个时候,这种向柳树射箭的游牧民族习惯还没有成为端午节节俗,甚至连“射柳”这个名字都没有获得正式命名。真正出现“射柳”之名,已经是1000多年前的辽代了,这时候的射柳已经成为辽代的重要祭祀活动,不仅马匹和人员的转给都有明确要求,而且还有了作为竞赛的基本结构,这就是奖惩,射中的人有奖励,射不中的人会相应受罚(当然是比较轻的惩罚,比如要求射不中的人向射中的人敬酒)。

  射柳活动之所以在辽代很受重视,而且已经在我国北部辽王朝的统治范围内广泛推广开来,就是因为当时的契丹等少数民族把射柳当成了重要的祈雨仪式,这是因为柳树的生长环境通常比较湿润,比如河岸堤坝之类的地方,因此古人就把柳树视为多水的象征,向多水的植物射箭也就成了祈雨仪式的一部分。

  虽然辽代的人已经开始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射柳活动了,但是这时候的射柳活动还没有跟端午节绑定,属于一年里很多时候都可以举行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辽王朝对峙的北宋王朝内部,当时也流行过一阵子射柳,而且比辽要先进一点,明确规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和五月初五这两天举行射柳活动,不过,北宋的这个射柳活动主要是限于军队内部,目的还是要锻炼军队的战斗力。

image.png

  有了辽朝人在我国北部的推广射柳活动,以及北宋军队对射柳的尝试,射柳这项活动在我国广大地区就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到了后起的金朝统治时期,明确规定射柳活动在端午节(金朝规定,每年举办大型射柳活动一共三次,分别是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和九月初九)举行,射柳很快就成为当时金朝上下普遍参与的节日活动。

  金朝的射柳活动已经完全从祈雨活动转变为一个节日娱乐活动,再也没有宗教活动的种种条框,同时也延续了射柳的奖惩措施,这时候射柳中射不中的失败者,必须脱掉衣服,可以简单理解为古代的裸奔惩罚。

  这里大锤需要补充说明一下,咱们所说的这个射柳,可不是弄一副弓箭射中柳树树干就行了的,古人的射柳是用弓箭射柳树的柳枝,这些柳枝往往是折断之后插在地上的。而且各个朝代要求的射柳难度要求也不一样。比如金朝就规定,射柳不仅要射中柳枝,而且还必须射中提前准备好的柳枝上面刮掉皮的白色部位,而且射手必须骑在马上捡起射断的柳枝。

  金朝的这套在端午节射柳的活动,完全被后续的元朝所继承,而且在元代,这套射柳活动日益成为蒙元军事贵族的炫耀武力和娱乐的工具,而且元代射柳还在娱乐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那就是允许王公贵族的家眷妇女们观看射柳,也就是女性观众出现在射柳场上。

image.png

  而到了明代,这一套射柳活动被全盘继承了下来,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都留下过端午节观看射柳的记载,而且这种习俗不仅在上层流行,在民间也有保留,《万历野获编》就提到过,当时北京周边地区的民众仍旧保有端午节射柳的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明武宗朱厚照还在西苑宫中专门设置了射柳的检阅台,后来这个检阅台后来经过改建,又取了一个后世的咱们非常熟悉的名字——“紫光阁”。

  射柳作为端午节期间的重要节俗活动,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乾隆皇帝也留下过参加射柳的一些记录。不过到了清朝后期,端午节射柳活动迅速衰落,在清末民国时代,端午节已经基本没有人再玩射柳游戏了。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清朝中后期,虽然当时清军的装备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落后,但是在其内部,弓箭在军队中的地位也同样受到火器的强有力冲击,这导致以军事活动为基础的射柳活动随之失去了最大的活动人群。

  而且越到清末,洋枪洋炮的优势越加明显,弓箭更加乏人问津。而且,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到了中期以后,都有尚武习俗锐减的麻烦,清王朝也是如此,曾经悍勇的八旗战士迅速蜕变为为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没有尚武风尚的指引,端午节射柳活动也从此一落千丈。到这时,已经持续了近800年之久的端午节射柳习俗,终于走到了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526

  • 浏览

    482

  • 获赞

    348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