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是东吴的将领之一,他最后战死在哪一场战争中?

2024-12-02 21:17:44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甘宁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东吴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最后战死争中先后出现了曹魏、场战蜀汉、甘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东吴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甘宁死于蛮王沙摩柯之手,最后战死争中真实情况是场战这样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甘宁作者虽然写的东吴是三国,实际上由于他有着尊刘抑曹的最后战死争中情怀,对蜀汉君臣倍加赞赏。场战在书中,甘宁作者对另外两个阵营的东吴将领描写不足,甚至有所贬低。最后战死争中至于败盟害死关羽的东吴阵营,更是难入作者的法眼。虽然《三国志》中对东吴的将帅也有记载,有着江表虎臣的赞誉,可在《三国演义》中,极少能够看到他们的正面形象。在东吴的将领中,比较出色的将领没有几个,甘宁就是其中之一。

image.png

  一、《三国演义》中的名将甘宁。

  甘宁之所以能够在《三国演义》中有着一席之地,主要是他在与曹军作战中的表现。他在合肥之战中,他和其他吴军一起,抵挡住了张辽的追袭,挽救了孙权的生命。而在于曹操主力的战斗中,他主动请缨,率领百骑夜袭曹营,使得曹军大乱。孙权因为甘宁的勇气,夸赞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我们知道,张辽是因为与关羽是好友,才在书中成为作者正面描写的曹军将领。而张辽在合肥之战中给孙权留下的印象太深,成为了孙权的梦魇。由于有了孙权的赞誉,甘宁就和张辽沾上了边,成为东吴可以与张辽匹敌的将领,在《三国演义》得以显露身手。

  在历史上,甘宁和关羽也有交集。那是在湘水之争的时候,当时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不成,派吕蒙袭取了荆州的桂阳、长沙、零陵三个郡。刘备得知情况,从益州率领五万大军回援荆州,并派关羽出兵和东吴争夺。东吴派鲁肃率领军队,在益阳阻击关羽。关羽率领部下三万人,选拔了五千精锐,亲自率领出兵。他对其声张,要在晚上从上游十几里的浅濑渡江。

  鲁肃和部下诸将商议,甘宁挺身而出,说如果给自己增加五百人,我就到他的对岸相持。我保证关羽听到我的咳嗽声,就不渡水,否则的话就被我所擒。鲁肃对甘宁的豪言壮语所打动,给他选拔了增加了千人。甘宁连夜率领他们去和关羽对峙,关羽得知情况后便停止了自己行动,在当地扎下了营寨。那个地方便有了一个地面叫做关羽濑。

  我们看甘宁的生平,就可以知道,他在孙权的眼中,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而不是担当大将的人员。他少年时做过强盗,江湖人称“锦帆贼”。这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在黄祖那里不得重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投奔孙权,成为孙权的部下,在打败黄祖的战争中出了大力。可是,虽然甘宁在战争中为东吴屡建战功,我们看他部下的数量,就能够看出孙权对他的态度。

  甘宁的部下一直就不满千,在湘水之争中,他的部下也才三百人。当时,关羽对外张扬要渡江与东吴交战,只是虚张声势,为下一步和平解决争端作势。不过,即便是这样,甘宁挺身而出对抗关羽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过,只有三百部下的将领,能够对战争起多大作用,大家可想而知。

image.png

  其实,甘宁的主要作用就是吕蒙对孙权形容的,是一名“斗将”,在关键的时候发挥拼死敢战的作用。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就多处描写了甘宁勇猛善战的英姿。这也使得甘宁成为作者对东吴难得认可的名将。

  二、甘宁之死。

  在《三国演义》中,甘宁是在夷陵之战中战死的,杀死他的敌将是蛮王沙摩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重新夺回荆州,出兵攻打东吴。在这一场战争中,刘备不但率领了原本北伐的主力,还动员了少数民族武装,蛮王沙摩柯率领的军队就是其中的一支。

  在初期的战争中,刘备势如破竹,屡战屡胜。东吴为了挽救危局,派出了以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的援军。甘宁虽然勇猛,但是在此时身患痢疾,带病出征。

  在虢亭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再次大败周泰等人率领的吴军。甘宁正在船上养病,听到前线大败的消息,带病上马,想要赶往前线。在路上正遇到了沙摩柯率领的蛮兵。书中描写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甘宁见敌兵势大,不敢交战,回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甘宁带箭而走,到富池口坐大树下而死。从这一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吴军战败的惨状,连勇猛善战的甘宁也不敢交手,还独自死于树下,这不由得我们为甘宁感叹。

  不过,《三国演义》中写历史事件,既有史实,也有传说。历史上的甘宁并没有死于夷陵之战,因为按照史书上的推断,甘宁应该是死于夷陵之战前。在合肥之战后,就没有了甘宁作战的记载。而记载甘宁之死的最后一个记载就是潘璋在荆州之战后,甘宁去世,收编了甘宁的部下。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推断出,甘宁应该是在合肥之战至荆州之战间去世的。甘宁正当壮年,死因应该是合肥之战中染上了疫疾。

  作者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甘宁被沙摩柯杀死,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为了烘托刘备的胜利,为大家出一口不平之气。在历史上,刘备在这场夷陵之战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在初期,虽然刘备取得了一些战果,但都不是决定性的。

  尤其是陆逊担任吴军的主帅后,就坚决不战,和刘备转入对峙。在这段时间里,刘备想尽了办法,也没有能够与陆逊决战。最终,刘备只得放弃进攻,弃舟上岸,扎下连营与陆逊对峙。最终,兵疲意沮的刘备被陆逊用火攻打败,他率领的蜀军主力也毁于一旦。

  作者无力改变历史总的走向,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来改变人的命运。在他的笔下,虽然刘备在战争中失败了,但是他却为关羽、张飞报了仇。那些谋害关羽、张飞的人都在战争中被刘备和关平、张苞所杀。为了加强大家对刘备虽败犹荣的印象,他将甘宁也写进了蜀军的战果。这就让大家在心底感觉出了一口恶气。

image.png

  二是显示刘备得道多助,众望所归。在历史上,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还有一个幻想。那就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对那里的士人待遇很好。他还希望在进军荆州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当地士人的帮助。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让刘备极度失望。

  刘备在荆州的那些部下,用孟达的话来说,是“迩者荆州覆亡,大臣失节,百无一还”。荆州的臣子,只有一个廖化靠诈死逃出,回到了刘备的麾下,其他的人都投靠了东吴。就连里面著名的潘濬,在投降时涕泗交流,可是一经孙权劝降就死心塌地为东吴效力。他不但为孙权出谋划策,还亲自率军去镇压响应刘备的叛乱,露出了的真实嘴脸。

  刘备在出兵的途中,还专门在秭归东北建一临江城,在这里驻扎等待荆州的响应。但是荆州却没有刘备希望的动静,刘备在失望之余,只得继续进军。不过,相比荆州的无情,武陵的少数民族对刘备却表现出了不一般的热情。

  当年刘备曾在武陵五溪地区设置黔安郡,对这一带的少数民族颇有恩德。因此,在这次夷陵之战中,五溪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去刘备那里表达忠心,组织军队帮助刘备作战。于是刘备派马良携带大批金帛前去武陵,收编这些武装,并授予这些首领官职。

  一时间,武陵的各县民夷都反吴为蜀。这一举动威胁了东吴的后方,牵制了大批的吴军,有力地配合了刘备的军事行动。这种形势甚至被后人注意到,有人就曾经指出,如果刘备在夷陵正面战场不能突破,就应该从武陵地区直接突入荆州南部,调动吴军消灭之。这也许是刘备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一种方案,不过刘备没有采用。

  在夷陵之战失败后,武陵的少数民族武装也因为孤立无援被吴军击破,马良也英勇战死。《三国演义》中沙摩柯率领的少数民族军队就是武陵蛮兵的翻版。他们杀死甘宁,也是刘备得到多方援助的证明。当然,甘宁在夷陵之战前就去世了,他自然不会出现在夷陵之战的战场上,也不会被沙摩柯杀死。书中说甘宁死于富池口大树下,是因为当地有祭祀甘宁的庙宇,附会而来的。

  至于说甘宁的后代,在《三国志》中只记载了有一个儿子叫做甘瑰,因为有罪被流放到了会稽,不久便死去了。

  结语:

  甘宁因为骁勇善战被列入江表虎臣之一,他以百骑夜劫曹营,大壮了吴军的军威。他也因此被死去赞誉为可以与张辽媲美的武将。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也在很多场合对甘宁多有描写。尤其是在夷陵之战中,作者将甘宁作为刘备伐吴的主要战果写进了书中。不过作者为了给甘宁保留面子,让甘宁带病作战,为蛮王沙摩柯所杀。

  历史上的甘宁死在夷陵之战前,因此他的战死是作者的虚构。作者这样写,一是为了让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失败虽败犹荣,二是显示刘备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显示刘备伐吴是众望所归。这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144

  • 浏览

    6

  • 获赞

    718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