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全国率先开展环保“三联动审批”
1月17日,广州国率广州开发区、区全黄埔区环保“三联动审批”新闻发布会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举行,先开现场正式发布《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规划环评、展环项目环评及排污许可三联动审批试点实施办法》和《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打捆审批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保联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三联动审批”,动审全省率先实施环评“打捆审批”。广州国率
上述两项举措发挥了纵向整合和横向合并相配合的区全制度优势,通过简化环评内容、先开优化环评程序、展环共享环境质量现状数据等方式,保联再次实现审批时限压减,动审全流程可为企业节省至少两个月的广州国率申报时间,减少10个工作日公示及审批时间,区全让项目提前2-3个月投试产。先开
串联三个流程:一套材料一次办结
园区规划环评是在规划阶段提前明确区域环境管控要求,项目环评是项目落地建设的“准生证”,排污许可是企业生产运营合法排污的“身份证”,三者紧密相连。但在以往实践中,三者是依次逐步开展,导致项目无法快速落地建设。如何有机衔接并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成为探索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的关键。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推出环保“三联动审批”,串联起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三个流程,为项目审批筹建提质增效。
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王楚龙介绍,环保“三联动审批”可为项目环评文件精简7个方面内容。例如,对于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区域环境合理性论证等与规划环评结论一致的,可免于编制,直接说明与规划结论的相符性;规划环评中已充分列明的编制依据、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等则可以适当简化编制。
在优化流程方面,环保“三联动审批”结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国家首批排污许可改革试点的经验,实现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融合审批,统一项目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要求,以审查人员合二为一的新模式,推动受理、公示和许可无缝衔接,有效解决因审查人员不同、两事项审核制度差异等可能导致的多次审查问题,做到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一套材料、同步受理、一次办结”。
据悉,此次环保“三联动审批”新模式优先选择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信息技术创新园信息技术行业实行。而早在此前,该园区已纳入广州市第一批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产业园区名单。
“环保‘三联动审批’在知识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首创实施,助推了知识城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提质升级。”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城市规划总监罗锦毅介绍,该园区聚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技术开发,现落地及意向项目共20余个,规划建成中国纳米谷,致力于建设国家级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区。环保“三联动审批”助推企业进一步快建快批快投产,将吸引更多优秀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到知识城投资兴业,推动构建要素更为集中、链条更为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三级高级主办易琼表示,环保“三联动审批”从源头上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并联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为企业“减负”
据介绍,项目环评是建设项目筹建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按照以前的审批流程,每个建设项目都需要单独申办环评。新试点的环评“打捆审批”则探索出了“新路子”,针对位于同一产业园区、属于同一建设主体或属于同一类型等3类情形的建设项目,可以申请开展打捆审批。
符合上述三种情形的建设项目,可由所有建设单位共同编制一份打捆审批环评文件,环评文件中政策和规划符合性、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治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内容可以合并表述,实现环评文件“瘦身减负”,多个建设项目“一份报告、一并公示、一同批复”。
“‘打捆’并非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而是在改革思维下对环评制度的一次优化。”王楚龙表示,环评“打捆审批”不仅统一了同类型项目的标准,还降低了同类型项目环评文件编制差异性所带来的审批和监管难度,以创新环评管理方式,有效促进审批监管协同,实现企业成本和行政成本“双减”。
“本来我们企业两个项目要编制2份环评文件,现在只需1份就可以了,压缩了至少一半的时间成本,减轻了我们的负担,给我们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黄埔供电局工程部专责廖文浩点赞道。据了解,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黄埔供电局的笔岗和启学输变电工程打捆项目是首批试点案例之一。为保障民生工程的开工建设,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服务前移,主动前往企业宣传环评“打捆审批”政策,指定专人实行“一对一”服务,指导环评编制单位开展报告编制工作,项目报批当日即开展受理公示,并在受理公示和审批前公示完成后第一时间完成审批,1个工作日便完成广东省首例项目环评“打捆审批”。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副处长陈璟璇表示,环保“三联动审批”和环评“打捆审批”两项改革制度均简化了环评文件编制内容、优化了报批程序,全流程可为企业节省至少两个月的报批时间,以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惠及相关企业,为广州市探索环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张洁欣)
友链
外链
互链
Copyright © 2023 Powered by
六合彩图库源码【购买联系电报bc3979】AC彩票网站源码|六合彩源码|彩票搭建|新中原六合彩源码|【网站bc9797.com】六合彩论坛源码【联系飞机bc3979】
sitemap
-
文章
83934
-
浏览
183
-
获赞
12
热门推荐
-
中国穿着最时尚的城市(中国最时尚的城市是哪个)
中国穿着最时尚的城市中国最时尚的城市是哪个)来源:时尚服装网阅读:1595现在中国哪个城市的人穿的最时尚1、当然是上海啦,既有外滩的各式西方古典建筑,又有陆家嘴的现代化摩天大楼,还有朱家角古镇的小桥流大连进近管制开展全系统主用自动化下线应急演练
通讯员王明辉报道:自动化系统是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监视的主要设备之一,管制员可以通过它了解航空器的方位、高度、距离等相关信息,现如今空中交通管制已越来越离不开自动化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可能出现的任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是剑术不精还是被拖后腿?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网络配图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大连空管站顺利完成长海导航台巡检换季工作
通讯员陈禹廷报道:6月9日,大连空管站技术保障部导航设备室协同沈阳安装公司完成了长海导航台的换季和定期巡检工作。期间,安装公司按照设备相关规程规范完成了相应的检测项目;导航设备室技术人员在配合协助安装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有哪些(中国服装设计师前十简介)
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有哪些中国服装设计师前十简介)来源:时尚服装网阅读:1188在国际秀场上出现的中国服装设计师都有谁?1、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展露头角,我所知道的中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有郭“过紧日子”的日子
通讯员 黄璐颖)为了积极响应华北空管局关于“过紧日子”专题会议要求,山西空管分局精心策划,采取了有效措施,各单位都及时付诸于实际工作之中。技术保障部设备监控室全员认真学习了“过紧日子”的相关文件,并在中国古代最牛皇帝是谁?竟是崇祯皇帝
清末的丧权辱国,让我们深感为之耻辱,感觉这皇帝太怂了,但往前200年,中国却有一位皇帝打得当时西方第一强国200年内不敢侵犯中国!这位皇帝究竟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文艺复兴后,西方文明渐渐崛起宁波空管站STEAM班组完成机房视频监控升级工作
5月28日至6月15日,宁波空管站技术保障部STEAM班组按计划顺利完成机房视频监控升级工作。机房视频监控升级工作是STEAM班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涉及科室所辖三个远端台站及航管楼部分机房。升级中,一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有哪些(中国服装设计师前十简介)
中国的服装设计师有哪些中国服装设计师前十简介)来源:时尚服装网阅读:1188在国际秀场上出现的中国服装设计师都有谁?1、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展露头角,我所知道的中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有郭慈禧秘史:厚爱溥仪一家,指定溥仪接班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末代皇帝”。关于溥仪怎么上位,历史有很多评论,但是溥仪是慈禧指定的皇位接班人,那么慈禧与溥仪家族有着怎样的渊源?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大不慌乱 不盲从——记一次不一样的演练
通讯员 徐丽娜)结束夜班走出航管楼的每个早上都会感觉阳光更加耀眼,摘掉口罩深吸一口,夏日的空气还有些香甜。机关楼门前的空地上撑起了大大的充气堡,一些人在忙忙碌碌着什么……“小徐,吃了早饭,要不要过来参有爱的家生活在有爱的城
我是温州空管站气象台一名普通员工名叫王慧,我老公是管制运行部进近管制员,名叫衣华川。我俩是山东老乡,在单位相识相爱并步入幸福的婚姻。 我们的家庭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爱。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温Nike React「Tinker Hatfield」全新神秘鞋款亮相,再现未来科技感~
潮牌汇 / 潮流资讯 / Nike React「Tinker Hatfield」全新神秘鞋款亮相,再现未来科技感~2019年03月25日浏览:3261 近日,球鞋爆料帐通信网络中心党委开展云计算、超融合专题中心组扩大学习
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 张高航 报道:6月4日,通信网络中心党委中心组扩大)就云计算、超融合技术发展及应用开展专题学习。通信网络中心党委全体班子成员、中心各科室主要领导干部共35人参加。通信网络中心党委最香艳的猎杀 清太宗皇太极猝死竟缘于这个女人
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戎马一生的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阖然长逝,享年52岁,葬于清昭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皇太极在他人生的盛年里辞世,其死因历来为史家所重视,坊间也猜测不断,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