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皇甫公窟有哪些特色?皇甫公窟介绍

2024-11-30 15:35:16 admin

  龙门石窟的龙门皇甫公窟有哪些特色?这座石窟始建于北魏,窑门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西山靠近南端之半山腰中,特色是皇甫火烧洞以南,北魏开凿的公窟相当大的一个洞窟。精湛的介绍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龙门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石窟寺窟,石窟北魏,特色窑门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皇甫极南洞位于龙门西山最南端高处的公窟崖壁上。它是介绍由盛唐名相姚崇为追悼亡母刘氏所开凿的功德窟。时间大约在唐中宗神龙二年至唐睿宗景云年间(公元706—711年)。龙门

  该窟呈方形,石窟前后室结构。特色窟高约4米余。窟室环三壁起有高坛,约高0.6米。九躯造像皆雕于坛上。西壁主尊为善跏趺坐的弥勒佛,端坐于束腰方形台座上,头饰涡纹肉髻,无头光、身光。

  佛面庞长圆,鼻直嘴小,双目呈俯视状,两耳长垂至肩,身著通肩式袈裟,通体像高3.10米;两侧延及南北壁依次侍立者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天龙八部之一的人面兽身像。正壁中央相对二舞伎,舞姿婀娜,左右二乐伎分别持箜篌和琵琶。

图片.png

  北壁四乐伎分别持铜钹、筚篱、琵琶、团扇;南壁四乐伎分别执束腰鼓、笙、筚篱、团扇。抬头向上看,窟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环飞天人。天人均高束发髻,裸露上体,下束长裙,翩翩飞舞,全窟俨然是一派弥勒净土美好世界之场景。

  窟门外两侧,雕有二金刚力士像。造型生动有力,极富艺术夸张性,历来受到重视,被誉为龙门石窟唐代力士的代表。北侧力士头已残毁。二力士均裸露上身,下束裙裤。虽各残失一臂,但从身躯整体看,仍能透视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度。

  这二力士呈对称态势,一臂上举,力托须弥山,脖颈呈棱状,胸肌暴突,腹前肚脐部位呈梅花瓣状,这就是所谓拳术运气法的丹田气。这些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技巧的佛教艺术佳作,不仅能和西方的人体雕像媲美,而且是今天艺术解剖学的极好教材。

  窟内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在西壁高坛云上,雕出一佛、二弟子、二立菩萨、二思维菩萨。坛下两端各雕一狮子。在南北两壁各开一大龛,在壁门的南北两侧也各开一龛。在窟外崖面凿有屋形窟檐。门外两侧各有一身力土,窟外南侧还凿有一通碑。这种洞窟形制与普泰洞、魏字洞基本一致,基本代表了龙门北魏晚期洞窟的主要样式。在完整的方形地平面上,周边浮雕一圈莲花瓣。

  地面中部,自门券向主尊身下刻出一条踏道,踏道边装饰以连珠纹及莲瓣;踏道的南北两侧,各有三朵莲花图案,均大如车轮;在每侧三朵大莲花之间,又刻出忍冬纹与水波纹,象征着莲池.从图案的拼凑情况看,宛如一幅美丽的地毯。

图片.png

  宾阳中洞的地面雕刻与此相近,不同者唯在踏道表面刻有龟背文。佛座上及佛龛地上刻出莲华的原因,是因为佛教中人以莲花为吉样清净,能悦大众心。从艺术形像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创作。西(后)壁一铺大像中最外面,有树下思维菩萨像、

  在北侧思维像的左侧,浮雕出一花瓶,瓶中引出美丽而写实的数枝莲花,正中最上面的花蕊中,刻出一化生童子。上下对称雕出两对花叶,以及三朵初开、正开、开后,不同形象的莲花.这完全是以写实手法雕出的莲花浮雕。在思维菩萨旁又透雕出菩提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648

  • 浏览

    28

  • 获赞

    55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