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们的选择代表教育质量吗

2024-11-30 18:46:15 admin

  正值高考录取季,状元质量关于高等教育的选择话题十分热络。有媒体指称,代表“内地省、教育市、状元质量自治区文理科高考状元总计60多人,选择报考香港大学的代表占到了近2/3”,“2011年港大共收到10362份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教育较去年增加1300多份”,状元质量并据此得出越来越多的选择内地高分考生愿意赴港校读书,国内高校全面落败等结论。代表笔者并不否认,教育国内高校的状元质量体制、机制需要改革,选择但也并不认同以状元报考选择,代表评判海内外高等教育质量水准的做法。

  首先,高考状元们的学校选择仅仅是个人志向,并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一者,在考试规律上,状元其实是偶然的头衔,前十名乃至前二十名都有成为状元的可能,状元并不能体现与其他优秀学生存在明显差距。仅依靠偶然考得最高分的状元的报考选择,就得到内地高校不如香港高校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二者,相当部分状元在报考香港高校的同时,往往都同时报考了国内一流高校。这可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大家其实都是备选项。三者,即使状元志愿被海外高校接纳且成行,也未必是双赢,此前也有部分赴港学生在当地表现大失水准、无法适应环境的报道。可见,高考填报志愿这回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实不必置喙。媒体也更犯不着起哄,将某几个人填报的志愿当做无可争议的风向标,乃至作为拉一派、打一派的炮弹,拼命论证内地高校不如海外高校了。

  其次,部分高中生选择到海外高校就读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学水平,还有社会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教育优势的背后是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吸引力背后是经济的强势。纵观全球主要的经济强国,其教育、文化无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强国的经济实力和文教事业相互支持,互为因果,形成令人钦羡的良性循环。部分高中生选择到海外高校就读,并不仅仅是看中了某个高校的教研资源,也存在开阔眼界、接触不同社会的想法。以到香港就读为例,至少在语言环境、留港机会、工作机遇,以及到欧美的留学条件等方面,香港高校具有内地高校无法企及的优势,这成了相当部分学生做出选择的现实依据。

  第三,反复苛责内地高校并不一定能够提速教育改革,反而可能导致讨论失焦甚至失去改革共识。骂街对爱挑毛病的机灵鬼而言,当然是个痛快淋漓的事情,但成天骂街却毫无一丝一毫的建设性——— 就算将国内高校骂得千疮百孔,也未必能够让他们知耻后勇、愈挫愈奋。国家设定的高等教育中长期改革目标首要是“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在此基础上,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这之后,才是“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而要结构调整和突出特色,并不能靠全面港化或欧美化。毕竟,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教事业失去特色都将一无是处。一味自我贬低,只破不立,不仅让国内高校左右为难,某些被捧作改革先驱的学校在任性地砸烂一切后,也不会收获龙种,只会播撒跳蚤。

  任何一个国家的高校都有好中差之分,指望所有国内高校都达到世界一流是痴人说梦。但是,在国内一流高校中建成“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是可能的。要达此目的,不仅国内高校要在师资、教学、科研、社团等领域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更要我们整个社会尽早彻底破除“己不如人”的心魔。(经济人之沈洪溥专栏)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hdwmn_shj

  • 文章

    39

  • 浏览

    27

  • 获赞

    48978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